形态描述
貝壳大型,梨状,两端較尖,壳貭坚厚。螺旋部短,其高度不及壳高的1/3。螺层約8 1/2层,每层的高、寬度增加很快。体螺层中部膨大,前端尖长,无臍。原始螺壳光滑无肋,常被磨損。自螺旋部第三螺层开始到体螺层止,每层的屑部有一列随着螺层旋轉的結节突起和細密的肋紋。突起和肋紋愈向前方則愈強大,在体螺层則成为三角形的棘。貝壳表面被有一层黃褐色的壳皮,上面生有黃褐色或淡棕色的茸毛,茸毛成纵行排列,細而密。动物死后茸毛易脫落。生长綫显明。壳口长大,后部較宽。口内呈淡肉紅色,有珍珠光泽,外缘或多或少具有与壳表螺肋相当的缺刻及浅沟。外唇較厚,边緣完整;內唇很薄,贴附于休螺层上。前沟很长,厴角质,梨形,棕色,較厚,前端尖;核位于前端外佣,生长綫显明,較粗糙,呈縐褶状。
标本测量 壳高(毫米) 180 165 163 142 91
壳宽(毫米) 107 86 90 85 46
标本测量 壳高(毫米) 180 165 163 142 91
壳宽(毫米) 107 86 90 85 46
生物学
生活在近海深約10余米左右泥沙或泥貭的海底。肉肥大,供食用,貝壳可作号角,故有“角螺”、“响螺”之名。此种在广东沿海为习見的种类,但产量不大,不加工,鮮銷广州等地。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标本信息